棉花糖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在线阅读 -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02节

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02节

    陆尚早有准备,只真?到了离开这一天?,还是有诸多的?不舍和忐忑,他守在?卧房的?床前,望着姜婉宁的?睡颜,心头百般纠结,一面是不愿打扰她的?好梦,一面又想临走前跟她说说话?。

    只可惜他守了半刻钟时间,到底没能等到姜婉宁睁眼,最后他只能在?她手背上蹭了蹭,转身?轻手轻脚地离去。

    而就在?房门被合上的?瞬间,却见姜婉宁忽然睁开了眼睛,她艰难地坐起来,双唇紧紧抿在?一起,沉默良久,低头时险些落了泪。

    今年私塾中了举人的?学生共有十四人,只旁人不似陆尚这般为旁事所?扰,早在?年前就提早上京准备着了。

    其中庞亮和冯贺结了伴,原本他俩是想跟陆尚一起的?,奈何陆尚始终拖着,他们怕陆尚一个想不开真?缺考,只能先行一步。

    他们从陆氏物流借了人手,虽不似詹顺安那?般能打,但也都?是孔武有力的?汉子,常年做着远途货运,如今不过护送两人入京,自然也不在?话?下?。

    等陆尚抵达京城,庞亮和冯贺已经抵达一个多月,早早寻好了住处,甚至结识了好几个外地来的?书生,他们都?是住在?青名巷子里的?,之前还约着一起去参加了三月底的?诗会?。

    这些年陆氏物流往各地发展,便是在?京城也有一个小小的?中转点,只是因着未与京中人士有合作,那?个中转点设在?京郊的?一个小村子里,护送庞亮和冯贺的?长工入京后就去了中转点暂住。

    陆尚也是头一回来到大昭京城,他虽知物流队在?京郊有一个小院子,却也不知道具体方位,还是被詹顺安带着在?城外几番打听,耽搁了七八日?时间,才找到长工住处的?。

    随后他又在?长工的?带领下?,顺利与庞亮和冯贺会?面。

    几月时间不见,陆尚一脸的?沧桑,反是冯贺和庞亮面带红光,才跟他见面,就给他介绍:“你瞧见左边那?户人家没,那?户人家乃是京城本地人,他家三个儿子全在?念书,老大老二都?中了进士,到外地做官去了,老三今年刚过了院试,正准备明?年的?乡试呢!”

    “那?户人家姓魏,原本出了两个官身?,也算发迹了,只是他家觉得此?地风水好,这才带着老三住回来,我们在?这住了一个月,也只见过魏家人一次,还真?别说,是跟咱们不大一样……”

    陆尚收回视线:“然后呢?”

    “然后……啥?”冯贺有点没明?白他的?意思,“我就是想叫你知道,我们租的?这间宅子旁边住有了不得的?人家,要是有机会?,不妨跟他家结识一二,说不准于科考也有助力呢。”

    不光是他这样想,整个青名巷子里,十之八九都?是外地来的?赶考人,难得碰上一家本地住户,还是个接连出了官身?的?,有这想法的?占了大多数。

    偏偏陆尚离家一个多月,时间越长,对姜婉宁的?四年越深,眼下?他只想着赶快考完赶快回家,哪里还顾得上旁的?。

    至于结交有识之士什么的?……

    在?他看来,还不如琢磨琢磨把陆氏物流开到京城来得实在?些。

    待陆尚表明?他的?想法,冯贺顿是无言:“陆兄,你这可真?是——”他们一心想着脱离商籍跃身?士族,唯有陆尚数年前就一心做买卖,便是到了举人这一步,竟还不改初心。

    陆尚摆了摆手:“不冲突不冲突,能不能入朝为官,说到底还是要看上头人的?意思,光我一人努力是不成的?,既然是拿不准的?事,还不如把心思放在?有把握的?事上,也不枉费我经受的?几月思念之苦了。”

    第78章

    陆尚虽有心在京城发展一番事业, 却也知?此时?绝非专心行商的时?候。

    他在妻子临产之际离了家,本?就是不得已而为之,既是为科举付出这么?多, 总不能?真白白走这一遭。

    先不说他本就想在官场上做出点名堂来,哪怕只是不辜负留姜婉宁独自待产的期望, 也要竭力准备半月后的春闱。

    临来京城前,姜父却是交给了他一份名单, 那名单上的人多是京中朝臣,为首的那位还是堂堂二品大员,而这些人皆师从姜父, 与姜家颇有渊源。

    姜父的意思是, 若陆尚在京中碰见什么?不好处理的棘手事, 可凭与他的关系去?找这些人求助, 只是当年姜家出事得太突然, 从下狱到判流放, 前后不过?两个月, 以至姜父也没能?知?道他的诸多学生里,有谁曾为他奔波,又有谁冷眼旁观、落井下石。

    因此他虽给了陆尚这份名单, 却也不能?保证名单上的所有人都能?求助, 只能?带着预防不时?之需。

    陆尚用两天时?间将名单上的人打听清楚, 随后却并没有上门拜访的打算,他甚至为了以防万一,将名单直接给烧了,只在心里记个清楚。

    在其?余学子?频繁参加诗会宴会时?, 陆尚却一改往日作风,每天除了吃饭轻易不出房间, 只闷头在屋里复习。

    他和冯贺、庞亮住在一起,在他的影响下,其?余两人也辞了好多诗会,起早贪黑一心学习,誓要在今年考出一番成绩来。

    转眼间到了四月底,会试如期开考。

    此番会试的主监考官乃是当朝左丞,三名副监考中便有一位在姜父给的名单上,姓王,现任翰林侍讲,已连续监考了两届会试,又是阅卷的主笔之一,倦华而不实,好务实文风。

    陆尚在得知?此次会试的几位监考后,只专程打听了一番他们的喜好,至于说提前与那位王侍讲结识什么?的,会试在即,为了避免徒增事端,他倒没想多此一举。

    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,只考试时?间从原本?的三日改为六日,在这六天里,考生除如厕外不得离开号房,也不许携带除纸笔之外的任何东西,至于吃食被褥等,自新皇登基后也不许自己携带了,改成到了相应时?间会有官兵分发。

    对于这一改变,陆尚倒是乐见其?成,这样既能?减少作弊的可能?,也省去?许多他为琐事cao心的时?间。

    入考场前他与互保的其?余四人碰了个面?,又互相检查了携带的东西,很?快便去?了检查的队伍后面?排着,等官兵检查后,直至入了考场才分开,各自去?寻自己的号房。

    锣鼓声响,考场门关,考试正式开始。

    大昭的会试分诗赋、经义、策问三场,其?中诗赋一天,经义两天,策问三天,不得交头接耳,亦不可提前交卷。

    陆尚拿到试卷后,先是将所有题目先看了一遍,待看见了占比最重的策问后,却是不禁眉心一挑。

    他很?快沉下心,从头开始作答。

    他于诗赋并无什么?天赋,全靠姜婉宁给了他能?应付大多数题目的范文,临时?套用,没有一分真情实感,全是技术。

    因着他对诗赋没什么?追求,只要能?按着题目写出就好,自然也不会在上面?耗费太多时?间,会试开考不过?半天,他就将四道诗赋题全在草稿上写好了。

    在他落笔时?,正好赶上分发午饭的时?间,陆尚索性停了笔,先等用过?午膳,到了下午再做誊抄。

    晌午饭是最简单的白面?馒头就冷水,有些家庭富裕的学子?吃不惯,却也没有办法,只能?勉强塞下去?半个馒头,等胃里不翻腾了,就赶紧继续下午的答题。

    大昭的会试不许考生自行携带蜡烛,考场也是不给分发的,以至到了晚上,考场内一片漆黑,自然也没有连夜作答一说。

    陆尚在姜婉宁和姜父的特训下,这两年的字已好看了不少,不说比得上大家,至少也算端正整齐了。

    他看时?间尚且富裕,下午誊抄时?就多用了几分心,速度虽有减慢,但?整张答卷上没有一点更改的痕迹,打眼看过?去?,也算一份整洁漂亮的答卷了。

    伴着夜幕降临,考场内彻底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陆尚的号房位置在考场正中心那片,本?来没什么?不好的,谁知?到了夜里,他前后所有都传来震耳的打呼声,此起彼伏,每当他将要入睡时?就要猛一下子?抬高,气得他差点骂脏话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一晚他并没能?睡好。

    第二?日他顶着大大的黑眼圈,浑身散发着低气压,便是翻开经义题,看见熟悉的题目也没能?叫他面?上好看多少。

    今年的经义总共十二?道题,除了最后一道稍微有一点新花样,其?余的题目都是中规中矩,全是姜婉宁早前讲过?数遍的。

    陆尚早将这些内容背得滚瓜烂熟,又有姜父的点睛之语,这些题目在他眼中实在算不上难,甚至都不需要打草稿,直接就能?往考卷上作答。

    当第二?日考试结束后,他的经义答卷已完成了大半,他粗略估摸着,明日再有一上午,也就能?把所有题目解答完了,届时?正好能?留出一下午的时?间来补觉。

    前三日顺利过?去?,陆尚有了半个下午的补眠后,不知?是心里愉快的缘故,还是大脑适应了环境,到了晚上听着四面?八方传来的打呼声,竟也能?睡个囫囵了。

    第四日正式答题前,监考官会先将前两场的答卷收上去?,又留出一个时?辰的舒展时?间,叫考生在号房范围内活动一二?。

    等到了策问作答时?间,考场又是安静下来,只余下纸张翻页的哗啦声。

    策问共十道题目,前两道乃是算数题,一道常规一道复杂,常规题是绝大部?分考生都能?答出来的,毕竟入朝为官又不是叫人来算账的,只要熟识简单的算数技巧,也就满足做官的要求了。

    但?是第二?道复杂题就不一样了,第二?道的分值占比较小,有些不擅长算数的会直接略过?去?,而像陆尚这样在诗赋上不比旁人的,当然要抓住这一点拉分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先是用现代的算数方法把题目演算一遍,待得出正确答案后,再把大昭的算法往里面?套,东拼字凑也算完整回答了出来。

    后面?的题目又设农、工、民?生等各个方面?,时?政题目占了大多数,有问南方水患的解决之策,也有问北方蝗灾后的济民?方法,更有对当世工匠的招揽方针……其?面?之广,便是陆尚也不禁咋舌,紧跟着的便是对姜婉宁的佩服。

    无他,以上种种,皆在私塾的授课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他还是头一次参加乡试和会试,乡试毕竟属于地方考试,那时?他在考场上见了熟悉的题目,倒也没有多想,直至到了会试这一步,他才明白为何无名私塾能?教?出那么?多举人进士来。

    陆尚按着姜婉宁的教?诲,在草稿纸上写下答案,除了姜婉宁讲过?的那些,他又依着姜父的建议,添了一点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?说,他也是见过?现代国家机器面?对天灾的解决措施的,哪怕只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过?来,也必然不会出错。

    更别提他还依着当下的情况作了一二?改善,又用上了姜婉宁的衔接之法,这么?一篇答卷送出去?,任谁来看,恐也挑不出错处,就看他和姜婉宁所想的点有没有戳在阅卷人的点上了。

    光是前面?的九道题,就花费了陆尚整整两天时?间,而这时?他不光剩下最后一道分值最重的,还没有誊抄答案。

    他意识到时?间之紧迫,只能?将三餐给省去?,天一亮就爬起来,等天黑了才匆匆吃上一口,再抓紧时?间休息。

    会试最后一日,他用了一整个上午的时?间将前八道题誊抄到试卷上,最后将目光放在最后一问上——

    问:士与商,可否相结合,若可,当如何?若不可,缘由为何?

    士族高贵,商户低贱,这是根植在数代人脑海中的观念。

    可陆尚却忘不了当初他欲入官场的初心所在,不就是见了商户遭人压迫,地位低下,才生起的改变之心吗?

    他望着试卷上的题目,定定地看了许久。

    直至巡场的官兵提醒道:“距离考试结束只余两个时?辰!”

    陆尚提笔,却没有往草稿纸上写,而是直接将答案写在答卷上,回答之初,便是一反问——

    为何不可?

    这道题目是姜婉宁和姜父都没有讲过?的,陆尚也从未想过?考场上会有这样的问题,然而等他真的下了笔,才发现通篇写下来格外流畅,一气呵成,不见半点犹豫。

    咣——

    “考试结束,落笔——”

    陆尚写下最后一笔,伴着官兵的提醒声,将毛笔放置旁边的小桌上,垂手落于膝上。

    整整六天,会试结束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就在陆尚结束作答走出考场时?,远在松溪郡府城的姜婉宁等人,也开始寻找起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和大夫。

    掐指一算,离她临盆只余一月了。

    陆尚临走前再三交代,生产那日除了接生婆,一定要多请两个大夫,万一真有个不妥,千万千万以大人为先。

    第79章

    这已不是陆尚第一次离家, 却是姜婉宁有最多人陪伴的一次,从陆奶奶到姜父姜母,皆是从早到晚围在她身边。

    随着会试将近, 无名私塾年后刚开学不到一个月,又跟着放了假, 无论男学女学,所?有学生全被放回家休息了。

    往年并没有逢试就放假的规矩, 今年全因姜婉宁身子?不爽利,方?才赶了个?时间,尤其是陆尚不在家, 临产日期越来越近, 其余人可不敢再叫她单独出门, 何况还是去私塾那般人多事杂的地方?, 就怕临了了出个?什么意外。

    依着姜婉宁的意思, 她虽不去私塾, 但女学那边也不是非她不可, 若只是学一学经书算数,尽可以叫项敏教授。

    只是姜父和?姜母都觉得:“还是直接歇了好,倒不是说敏敏教的不好, 只私塾多是瞧着你?的名声?来的, 往日你?在也就罢了, 如今既长时间不去,总叫人顶替也不是个?事儿。”

    “再说敏敏去了,难道你?就不cao心了吗?还不如先歇上个?三五月,等?孩子?出生了, 你?便是再怎么cao心,我跟你?爹也不会多说什么, 总归没剩几个?月了,不如就安生养胎。”

    爹娘皆是这个?意思,后头陆奶奶听说了此事,也加入到劝说姜婉宁安心养胎的行列中?,便是后头曲恒的妻子?来家里串门,同是抱有相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小于氏说:“我听我家两个?姑娘说了,婉宁在私塾可辛苦,男学女学全靠你?一人撑着,一个?学堂的学生都休息了,你?却还要去另一边,有时请教的学生多一点,你?更是连口水都喝不上。”

    “你?可别?不听我们的话,这怀孕生子?的,可是最容易坏了身体,尤其是到最后一个?月了,更是要万事小心才行,私塾再重要,难不成还能重过你?肚里的孩子?去?”